一、耳針法(耳穴埋豆)
(一)、目標
遵照醫囑選擇穴位,解除或緩解各種急、慢性疾病的臨床癥狀。通過其疏通經絡,調整臟腑氣血功能,促進機體的陰陽平衡,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(二)、禁忌證
耳部炎癥、凍傷的部位,以及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禁用
(三)護理及注意事項
1 在針刺中及留針期間,患者感到局部熱、麻、脹、痛或感覺循經絡放射傳導為“得氣”,應密切觀察有無暈針等不適情況。
2 執行無菌操作,預防感染。起針后如針孔發紅,應及時處理。
3 使用耳針法治療扭傷及肢體活動障礙者,埋針后待耳廓充血具有發熱感覺時,囑患者適當活動患部,并配合患部按摩、艾條灸等,以提高療效。
二、艾條灸法
(一)、 目標
1 遵醫囑選擇穴位,解除或緩解各種虛寒性病證的臨床癥狀。
2 通過運用溫通經絡、調和氣、消腫散結、祛濕散寒、回陽救逆等法,達到防病保健、治病強身的目的。
(二)、 禁忌證 .
1 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者,不宜施灸。
2 顏面部、大血管處、孕婦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。
(三)護理及注意事項
1 采用艾柱灸時,針柄上的艾絨團必須捻緊,防止艾灰脫落灼傷皮膚或燒毀衣物。
2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,屬于正常現象。如灸后出現小水皰時,無需處理,可自行吸收。如水皰較大時,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皰內液體,覆蓋消毒紗布,保持干燥,防止感染。
三、拔火罐法
(一)、目標
1 緩解風寒濕痹而致的腰背酸痛、虛寒性咳喘等癥狀。
2 用于瘡瘍及毒蛇咬傷的急救排毒等。
(二)、 禁忌證
1 高熱抽搐及凝血機制障礙者。
2 皮膚潰瘍、水腫及大血管處。
3 孕婦腹部、腰骶部均不宜拔罐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拔罐時應采取合理體位,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。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較多處不宜拔罐。
2 操作前一定要檢查罐口周圍是否光滑,有無裂痕。
3 防止燙傷。拔罐時動作要穩、準、快,起罐時切勿強拉。
4 使用過的火罐,均應消毒后備用。 ‘
5 起罐后,如局部出現小水皰,可不必處理,可自行吸收。
6 如永皰較大,消毒局部皮膚后,用注射器吸出液體,覆蓋消毒敷料。
四、穴位按摩法
(一)、目標
1 緩解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臨床癥狀。
2 通過穴位按摩,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。
(二)、禁忌證
各種出血性疾病、婦女月經期、孕婦腰腹、皮膚破損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操作前應修剪指甲,以防損傷患者皮膚。
2 操作時用力要均勻、柔和、持久,禁用暴力。
五、刮痧法
(一)、目標
1 緩解或解除外感時邪所致高熱頭痛、惡心嘔吐、腹痛腹瀉等癥狀。
2 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于外,促使周身氣血流暢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(二)、禁忌證
體形過于消瘦、有出血傾向、皮膚病變處等禁用此法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保持空氣新鮮,以防復感風寒而加重病情。
2 操作中用力要均勻,勿損傷皮膚。
3 刮痧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情變化,發現異常,立即停刮,報告醫師,配合處理。
4 刮痧后囑患者保持情緒安定,飲食宜清淡,忌食生冷油膩之品。
5 使用過的刮具,應消毒后備用。
六、濕敷法
(一)、目標
減輕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瘙癢等癥狀。
(二)、禁忌證
瘡瘍膿腫迅速擴散者不宜濕敷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釋,以取得合作。注意保暖,防止受涼。
2 注意消毒隔離,避免交叉感染。
3 治療過程中觀察局部皮膚反應,如出現蒼白、紅斑、水皰、癢痛或破潰等癥狀時,立即停止治療,報告醫師,配合處理。
七、涂藥法
(一)、目標
患處涂藥后可達到祛風除濕、解毒消腫、止癢鎮痛等治療效果。
(二)、禁忌證
嬰幼兒顏面部禁用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涂藥前需清潔局部皮膚。
2 涂藥次數依病情、藥物而定,水劑、酊劑用后須將瓶蓋蓋緊,防止揮發。
3 混懸液先搖勻后再涂藥。
4 霜劑則應用手掌或手指反復擦抹,使之滲入肌膚。
5 涂藥不宜過厚、過多,以防毛孔閉塞。
6 刺激性較強的藥物,不可涂于面部。嬰幼兒忌用。
7 涂藥后觀察局部皮膚,如有丘疹、奇癢或局部腫脹等過敏現象時,停止用藥,并將藥物拭凈或清洗,遵醫囑內服或外用抗過敏藥物。
八、熏洗法
(一)、目標
1 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屈伸不利、皮膚瘙癢等癥狀。
2 減輕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結膜紅腫、癢痛、糜爛等癥狀。
3 促進肛腸疾患的傷口愈合。
4 治療婦女會陰部瘙癢等癥狀。
(二)、禁忌證
月經期、孕婦禁用坐浴。
(三)、護理及注意事項
1 冬季注意保暖,暴露部位盡量加蓋衣被。
2 熏洗藥溫不宜過熱,溫度適宜,以防燙傷。
3 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,按無菌技術操作進行。
4 包扎部位熏洗時,應揭去敷料。熏洗完畢后,更換消毒敷料。
5 所有物品需清潔消毒,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